简体中文 | English

他们超长待机,只为陪你打赢这场游戏丨伙伴专栏

2020年12月18日

提到申请季你会想到什么?

是彻夜亮着的灯,写不完的文书,一遍一遍的面试模拟,又或者是盯着你完成一项项任务的某位老师?

我们为大家采访了从事教育行业10余年,10余次经历申请、辅导季的 Wayne 老师,今天的伙伴专栏,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融尚南希伙伴申请季背后的故事。

融尚南希伙伴创始合伙人&辅导项目负责人
西北政法大学(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法学学士
天普大学比斯利法学院(Temple University, Beasley Law School)法学硕士
融尚南希伙伴启发式辅导创立者
在低龄辅导方面拥有近十年的经验
在美国私立学校领域有着广泛的人脉

img1.jpg

辅导不仅仅在申请季,它其实是贯穿始终的,从接下一个孩子的申请我们就要开始辅导。辅导有四个阶段,分别是自我认知、面试技巧和开放性话题、文书头脑风暴和校园面试辅导。

校园面试辅导阶段是最忙的,我们要同时应对很多事情。校园面试就像找男/女朋友,一定要了解 ta 的特色和双方匹配的地方,要在面试的时候说到招生官的心坎里,所以每一所学校我们都要带着孩子去了解和模拟。很多孩子的申请文书还没有写完,根据申请学校的不同文书的量也不同。所以这段时间最累的原因在于三管齐下,面试、学校研究、文书,每一个部分都会占用很多时间。

img2.jpg

今年的辅导季和往年最大的不同是今年的战线拉得很长,往年的工作我们会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节点,在孩子出发去美国面试的时候就算完活了。现在变成网络面试,每一场面试之前、之后我们都会给学生们辅导、复盘,所以工作量其实是极大的。而且往年的焦虑到了出发面试之前可能就集中爆发完了,家长和孩子需要去美国适应、调整,现在他们就在家里,在电脑旁,他们会觉得,团队就在身边,随时可以支援。

所以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今年的情况和变化其实是更好的,我们随时可以调整、支援,马上得到反馈、解决问题。

img3.jpg

每年的辅导季都能涌现很多背后的故事。

比如我们上海的 Crystal 老师,最多的一天有10个学生同时面试,而且我们所有老师都会在面试之前跟学生通话半小时聊天打气,也就是说那天她光鼓励学生就要鼓励五个小时。10个学生还要在下一次面试之前复盘,这是相当辛苦的。她晚上甚至都不睡觉,会看研究怎么帮孩子增加自信的书籍,然后白天辅导,所有的时间几乎都用在工作和学生的身上。就连她吃饭的时候都能联想到从一顿饭可以写出什么故事,所有事情都会联系到孩子的申请上。还有,她经常会到了半夜在群里发消息说她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感觉她已经魔怔了,不可救药了哈哈哈。

还有我们的 Randy 老师 ,他是美国人,普林斯顿毕业的。美国的顾问刚开始都是比较开放性的,把该教的都告诉你了就靠你自己去学了,但现在他已经成功被融尚南希伙伴的那种服务的理念改变了,有机会就逮住学生辅导,甚至变成了一个上下班时间不固定的人。Randy 其实中文说得很好,但他更习惯说英文,为了陪家长面试,他把自己压箱底的地道北京话拿出来,陪家长一起说中文,随时保持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img4.jpgRandy 旁听学生的模拟面试,认真做着笔记

Julieta 来中国十年了,来的时候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现在比我说得都好。她就像妈妈一样,对孩子无微不至。比如我们很多孩子明白你讲的东西,但他们写文书很困难,但是她可以花很多时间盯着孩子一句一句完成文书。她还会运用很多心理学的东西、一些小游戏,去激发孩子,让孩子更加有趣,更加有竞争力。

Vironika 老师每天深夜都会和每个孩子、每个家庭,在面试后的第一时间沟通当天的面试情况。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从而帮孩子们在第二天的面试里比前一天讲得更顺畅、更舒服,越来越好,渐入佳境。她是一个负责且有方法的老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因为她太清楚之后会面临的要求和期待。她也会想尽办法走进学生的心里去,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帮他们准备最适合他们的内容。负责任,有方法——还有什么比这两点对于一个导师来说更加重要呢?

Bill 老师,从芝加哥大学本科毕业后跨入了青年导师行列,因为对这份工作的喜爱,对教育的热忱,他留在了融尚南希伙伴,开始担任专职顾问……放弃成为经济学家的他把浑身的功夫都用在了辅导学生身上,当年四中的优等生,被生生逼成脱发青年!虽然他对学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咱们慢慢来别着急,但是其实他心里比学生还着急,为了让学生写出更精彩的文字,他跨界操刀,为学生整理了一份完整的语法笔记。学霸老师就是这么全能。

还有,Sarah 老师平常喜欢健身,如果你在健身房遇见她戴着耳机在做各项运动,千万不要以为耳机里会是正常的动感音乐、podcast,她魔怔到健身都在听学生模拟面试的录音。

img5.jpg我们的标化负责人超哥和另一位老师蹲守在门口等着孩子考托福,随时关注着网是不是卡了,孩子情绪是不是在线

很多时候,如果我们有一点走神,不够投入,孩子的某个精彩瞬间、某个细节、某种小情绪就会被漏过了,而申请这件事是以小见大的,它不需要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写一个《出师表》,它需要的可能是你在冬日午后暖阳下喝了一杯咖啡,或者是帮父母做家务之后感受出来的一些想法——它要的是一个青少年写出符合自己年龄与生活洞察、感悟的故事,体现这个学生把生活中那些细小的故事放大的能力。所以我们的老师都是无微不至从每个小细节去关心和观察孩子,帮助和引导他们。

img6.jpg

申请季的家长往往比孩子更焦虑,可能会想要推翻之前所有的工作,重新开始,又或者是翻箱倒柜,找出孩子幼儿园画的画拍张照片,就怕孩子身上有被招生官错过的亮点……

那么,家长焦虑的根源在哪里呢?

第一,中国人总有一种“决定论”,家长们都会爱子心切,自己可能上过好的大学或是通过知识改变了命运,所以认为自己的孩子也必须是这样的,这就会成为家长们焦虑的原因之一。但其实中国变化非常快,游戏规则也会被改写,之前的经验在现在的教育当中并不一定适用。

第二,家长对美国高中的申请,尤其是寄宿高中申请的真实游戏规则并不是那么了解。美高更考验的是一个孩子的潜质,和未来的成长可能性,并不是孩子在之前有多少的积累。而这种未来的成长可能性就体现在 ta 的性格特征上。好学生的标准是什么?不是考试考一百分,因为 ta 换了环境可能就不能考满分了,而是 ta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我的研究能力和专注度,这些能力即使换了个环境,也能帮助你成为一名好学生。

所以,美高其实就是在寻找这样的一些潜力,而这些潜力是内化于平常生活的小细节中的,因此我们就会和孩子讨论生活,但是家长如果不理解这种游戏规则,就会放错重点,不仅会干扰到老师与学生的沟通,自己本身还会越来越焦虑。

适度的焦虑是 ok 的,也是有益身心健康的。但是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事是要对自己的孩子有理性的认知,这种认知也是随着申请这种激烈竞争的深入而深入的。我们任何一个同事都会帮助家长们去理解和解释,用我们的专业度,给他们安全感。

img7.jpg

每个孩子的成长是有时间线的,不能拔苗助长。有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去寄宿学校了,他们可能会缺少关爱,甚至缺少人情味。最令我感动的就是,我们的老师会不断地和这样的孩子交流,去了解、理解、陪伴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很多问题。

有时候孩子会来找我们倾诉,我们也会陪着孩子去聊他们喜欢的东西,慢慢地让孩子们打开心扉,变得愿意与人分享。父母有时候会把“全村的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并且太看重结果,但其实,这个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为了申请付出了很多很多,他们一天24小时基本上都是排满的。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和娱乐时间,尤其是从公立学校完全转轨来的学生。所以我们能做的除了帮助学生学习,还关心每位学生生活的点滴细节,在每个环节尽力去帮助他们有所成长。比如在面试之前反复看每位学生上镜时是怎样的,是打领带还是戴领结,是有刘海还是没刘海,需要穿垫肩的西装吗?需要换一副大一点的眼镜吗等等,我们通过确保每一个细节,来保证每个孩子一点点的进步和成长。

最后,我们想对还在为申学努力的孩子们说:就好比打篮球,有一句话说的是“I love this game”,其实人生就是一个 Game,申请也是。我们只要按照它的游戏规则去做,秉承玩游戏的心态,去享受它,因为你已经在这个游戏当中了。在这场游戏中,你一路打怪升级,学会团队合作,学会绝地反击,学会战略战术,也学会厚积薄发,一点一点攒满经验条,用最终的成果收获所有人的惊艳目光。

祝每一个处在申请季的学生和家长都能把困难当成游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生活会更有趣,祝愿大家心想事成,早日收获梦校的 offer!

在线营销
live chat
在线客服系统
web对话
web聊天
客服软件
live chat
web对话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