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English

《哪吒之魔童降世》:看了李靖夫妇的育儿方式,父母们自我反思了么?

2019年07月30日

哪吒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曾出现在《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书中。

最近,被上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刷屏了,口碑和票房齐飞,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这个改编后的新故事。那么,和老故事相比,它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我们将从教育角度为大家分析。

img1.jpg

哪吒是一个从没出生就被世人看成是怪物的孩子,母亲殷夫人怀孕三年生出来的却是个肉球,他代表了像他一样“特殊儿童”的成长境遇。哪怕这个孩子不曾伤害任何人,但在别人眼里,不同寻常,就已经是错了。

所谓的“不正常”,字面意思是跟多数人做的不一样,或不符合某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如果你是喜欢一个人在角落里玩的小孩,那你会被父母强拉到人群当中;
如果你是喜欢一个人吃火锅的人,服务员会拿来一个娃娃放到你对面座位上,非要伪装出热闹的景象不可;
如果你是人群中最胖或最瘦的那个,你可能会得个和体重有关的外号,说不清是出于恶意还是善意。

img2.gif

最近大热的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里李现演的男主是电竞界的翘楚,但是他在大人眼里只是一个不务正业玩游戏的不良青年。

现实中也是如此,如果你去问家长什么是电竞、它和打游戏有什么区别,家长们会告诉你不清楚,但这两者都是不好的。因为他们以正常职业为标准,有这样不易改变的保守观念:“爱玩游戏就是深度瘾君子,没救了,长大了都是社会垃圾。”

img3.jpg

家庭是社会化的第一步,被当做异类后的孩子,有的会默默改变自己,扮演成讨喜、合群的模样,假装自己喜欢如此,因为毕竟爸妈都说这是为我好。但有的就要坚持自我,与家庭对立,比如老故事里的哪吒。

新版本里的哪吒依然被当做异类,试图跟其他人交往的时候,除了一个单纯的(暂时没有受到大众观念污染的)小女孩,别人都把他看成一个妖怪,防范他、排挤他、甚至攻击他。

img4.jpg

老版本的哪吒有个重要情节是“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原因是当和父母决裂后,你们生养我有恩,我把恩义还给你们,我们两不相欠,我再继续做我自己。有这样激烈的冲突,究其原因,和他的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

哪吒与父亲李靖,这对父子长久以来都是剑拔弩张父子关系的代表。

老版动画中,李靖是一个缺席孩子教育的严父。

img5.jpg

他缺席孩子的成长,哪吒是在太乙真人和小伙伴们的关怀下长大的;
他不教导孩子,只知道哪吒是出去玩了,他不过问具体都和什么人玩、玩了什么;
孩子惹了祸,他一边打骂责罚,一边爱子护犊,龙王状告哪吒,他先是给孩子开脱,最后也舍不得挥剑弑子。

这样的哪吒,缺乏管教,做事不问轻重全凭自己喜好,典型的散养长大。

在新故事中,哪吒的父母不再隐形,他接受到了来自父母不同方式的爱。知道哪吒不一样,李靖夫妇对这个孩子也是没有拒斥的。和现代中国父母一样,他们近乎于无条件地爱孩子,疼惜他,保护他,愿意为他付出一切。

img6.jpg

img7.jpg

这是这一代哪吒的幸运。

面对魔童转世的哪吒,母亲殷夫人希望他平安快乐,“如果哪吒终究会死,为何不让他快快乐乐过完剩下的日子”。知道哪吒三岁时命中定要经历天劫,母亲仍选择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哪吒。

img8.jpg

作为一个除妖降魔工作者,一位有个性的女性,虽然很忙,但也抽时间穿着铠甲与哪吒一起踢毽子,给他日常关爱。而殷夫人忙于降妖除魔的原因也是为了给儿子积福报。

父亲李靖则希望哪吒能被人认可,活出自我。他默默地努力改变他的命运,恳求太乙真人收哪吒为徒,尽力引领哪吒走回正途。还为哪吒四处恳求陈塘关的百姓来参加哪吒的生日宴,并准备在天劫降临的时候为儿以命换命。

img9.jpg

从这版严父慈母身上,弥补了过往哪吒从未得到过的细腻的亲情。他们觉得在哪吒成长过程中正确引导他,教他修身养性,让他心存善念,是可以化解魔性的。

教育不是一种强制灌输,而是以身作则,感化孩子。他们在与妖魔缠斗时,也是在教导哪吒什么是正义。

img10.jpg

李靖教导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话让别人去说,活成什么样我自己说了算”,然后选择了让哪吒逃避周围人的质疑,为了减少他跟外界的冲突,全天候隔离看护,想让他生长在由关爱他的长辈组成的小世界中,但哪吒并不满足于这个小世界,他渴望自己能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img11.jpg

这次哪吒的父母已经做到无可挑剔了,但哪吒的童年还是很痛苦,他的渴求不能得到满足。其实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父母觉得孩子是有“问题”的,我们可以接受他,但他最好还是别见光,把他关起来,既能不伤害人,也能保护他不让别人伤害。

哪吒想要同伴,想要被接受被理解,有了爱他的父母,最后却也没有改变悲剧色彩。

img12.jpg

这是因为父母并没有正视孩子想要的是什么,父母正面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回避,或许能有更好的效果。

也许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带着他跟小朋友一起玩耍,帮助他们理解彼此的差异:“哪吒的力气比你们大,跟他踢毽子的时候需要穿上护具,但这没关系,他不会伤害你们。”

也许孩子需要的是,父母为他的疑惑给出解释:“小朋友不跟你玩,是因为他们对你不够了解,他们觉得你很危险。但我知道你是可以的,我们向他们证明,你和他们可以好好相处,他们会知道你的善良。”

一只白天鹅在鸭子群里,也会觉得自己是丑陋的。

天赋异禀的哪吒没有过错,爱他的父母也没有错,但如果把哪吒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他的天赋才能正确发挥出来,比如带他降妖除魔。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还有敖丙这个教育例子,他是个成绩优异无比的孩子,但龙族却把厚重的期望压在了他身上。

img13.jpg

敖丙顶着全族的希望,穿着万龙甲,是何等沉重又感人的情感。但这是一个来自原生家庭的枷锁,纵使敖丙再优秀,也不能逃脱。

如果说哪吒的家人是奉献型的,那么敖丙的家人是强加型的,他们希望下一代能替自己完成未完成的事,并不过问孩子的喜好。

敖丙的自我觉醒,也在情理之中,那不仅是善战胜了恶,更是诚挚的友情战胜了强压的扭曲了的亲情

img14.jpg

在哪吒和敖丙“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想要的并不是改变人们对自己的看法,而是自己面对人生、面对命运的态度。

img15.jpg

觉得命运不公,要逆天改命,最大的对手不是环境、不是成见,而是自己。

“若命运不公,便和他斗到底”,以这为中心思想改编的哪吒,契合了时代精神,摒弃了脸谱化的父母形象,融入了更多的当代思考。

img16.jpg

无论是天生的魔童,还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家长们能从故事中有所收获。

在线营销
live chat
在线客服系统
web对话
web聊天
客服软件
live chat
web对话
liv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