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11月25日,是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日。俗称,反家暴日。
就在昨日,一个受害者发布的反家暴视频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我被家暴了,过去的半年我仿佛活在噩梦里,关于家暴的这一切,我必须说出来!”
宇芽模仿蒙娜丽莎
昨天,曾以仿妆出名的知名时尚博主@宇芽YUYAMIKA 自曝被前男友陈鸿家暴,并在视频中讲述了自己被男友数次殴打的经历,过程真的让人震惊!
原来,不止是宇芽一个人遭受过陈鸿的家暴,视频里更有他的第一任前妻和第二任前妻对他家暴的控诉。
宇芽这次为什么要发布这个视频?仅仅是为了谴责陈鸿吗?
是,但不全是。
她说自己发布这个视频还有两个目的:
1、避免其他女性再次被陈鸿蒙骗;
2、呼吁大家关注家暴。
这一次宇芽被家暴事件,除了宇芽之外,陈鸿的两位前妻,能够站出来为宇芽作证,并非常自责地说:“(如果)那时候,我够勇敢早一些把事情说出来,我觉得不会有宇芽这个事情,这么残暴的事情发生。”
当然,同样为受害者却没及时发声的人算不上要担起重要责任,问题在于家暴者本身。
不过,有人却开始要问一句话了:为什么不在第一次被家暴的时候就离开他?
并且,《反家庭暴力法》出台已经两年多时间,那她为什么不寻求法律的帮助?
这个质疑问题,就好比是:
第一次被老师体罚后,你告诉校领导和家长了吗?
第一次被强制996加班后,你向领导提出质疑或辞职了吗?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有理说不清的事情,就拿家暴来说:
一、家暴程度不一,有轻有重,受害者会被所谓的爱情洗脑,被这种渣男控制人心;
二、受害者没有留存有力证据觉得自己告不赢;
三、会害怕他们事后加以威胁报复,比如威胁说杀人烧房子等等。
今年8月28日,一位四川26岁的音乐女教师,再一次被家暴后,选择从14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两人结婚不过才一年零三个月,她遭遇多次家暴。她也曾告诉过自己亲人被家暴,但亲人没有劝她离开家暴男。
除了担心和恐惧,让受害者们选择了继续忍受。家暴施害者还有一个十分“合理”的借口:我的暴力,都是因为你不好引起的。
这就是很多家暴受害者都会出现的“煤气灯效应”,这是一种缓慢而持续的操控和洗脑。操控者经常会向受害者传达出“你不行”、“你有问题”这种类似的信息,从而让受害者真的就不行了、有问题了。
正如宇芽被家暴事件中,宇芽和陈鸿刚开始交往的时候就产生过他很好的心理,“我当时觉得这么完美的男人,我能遇到是我的荣幸。”
陈鸿,微博上自称“沱沱”,不光是个编剧,还是重庆有名的画家,出过有影响力的画册,开了一家叫沱沱的火锅馆。
已经44岁,离过三次婚,但他养猫养狗画电影海报,还真是一个有爱心有才情的人。追求宇芽的时候也是千般宠万般爱,一丝一毫都没发觉他是一个可怕的人。
再到后来,不仅是精神上服从,金钱物质上也一样有求必应。暖男人设一点点崩塌,开始只是神经质地贬低、辱骂、洗脑。半年后,第一次家暴来了,然后是第二次,直到第五次。
第五次时,他发现宇芽被打得真的动不了了,才给自己学生打电话,还要撇清责任告诉对方,他是因为受到了伤害,才对宇芽进行暴力伤害的。
而这个年轻的女学生,也果断站出来为宇芽作证。
正义的她更是这样说:“我觉得我不能再装聋作哑,不站出来,沉默,不作为,选择中立,对他这样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推手作用,就把他推到了一个恶的巅峰。”
分手后还威胁她和她的家人,甚至到车库毁坏车位。
这种事后报复还有更可怕的:在《中国反家暴纪事》纪录片中,一位未婚妻因为提出了暂缓婚期的要求,被未婚夫怀疑不想嫁给自己,愤而挖掉了她的眼睛。
湖北恩施发生一起涉校刑事案件,致8名学生死亡、2名学生受伤的犯罪嫌疑人于某9年前挖掉了女友的眼睛,去年刚刑满释放。
和宇芽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前几天离开人世的韩星具荷拉,她生前不仅被前男友家暴和性威胁,身为受害者更是遭受到了网友的恶评。
被崔某殴打和用偷拍的“私密视频”威胁之后,具荷拉勇敢地拿起了法律武器。但最后,崔某却因财物损坏、伤害、威胁、强迫等4项罪名,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期3年执行。
遭受了家暴与色情复仇的具荷拉,是有人站出来为她发声的:该事件引发了一场请愿活动,但她还是被一些网友评价为“荡妇羞辱”,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即使有千万粉丝的关注和支持,最终她还是没能熬过去,选择自杀,年仅28岁。崔某却活得好好的,没坐牢,还开了新店。
虽然应对家暴,要铭记:在第一次遭受家暴的时候,就必须有效制止,否则随之便有无数次。
也就是说:家暴,只有0次和一万次的区别。
但是很多受害者都不能做到一次就全身而退。
2010年,一份来自美国反家暴联盟的数据表明,85%的受害者无法彻底离开一段虐待的关系。
2013年美国家暴热线的统计,一个受害者平均要经过7次的努力尝试离开,才能真正离开一个施暴者。
90岁时季羡林先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而且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不要期待一个浪子会回头,更不要轻信一个“坏人”会变好。
只有及时止损,远离是非,有效终止才是成年人该做的。
宇芽做得很对,能够在遭遇第五次家暴后,果断搬离了陈鸿家。不管陈鸿怎么央求,哪怕是以自杀相威胁,她也坚决地拒绝了复合,这才是正确的决定。
如今选择发声,以“不再沉默”的方式告诉大家,只有零容忍,才可能防微杜渐。
不要再只说一句不痛不痒的“你为什么不离开?”,这远远不够。
别问她们为什么不离开,问问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这样的科普可能会更有效